从眼动数据看工程合同中“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哪个更重要 (作者带您读论文系列1)

文章标题

从眼动数据看工程合同中“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哪个更重要。

引言

本文是针对论文《建设工程情境中合同公平参照点的多维结构与内容:基于内容分析法与眼动实验的混合研究设计》的一篇论文解析,本文首先通过质性研究将工程合同公平参照点分为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两个维度,进而通过眼动实验对识别出的合同公平参照点进行验证。该篇论文在2020年8月发表于《管理评论》

摘要

建设工程合同作为一类参照点,可以通过诱发承包人的公平感受而对其行为产生影响,而识别合同中具有公平参照点效应的合同条款是展开深化研究的基础。在契约参照点效应框架下,首先采用内容分析法识别建设合同中的重要条款,并依此设计相应的眼动实验材料;然后通过眼动实验对识别出的合同公平参照点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合同风险相关条款形成了合同分配公平参照点,而合同参与权相关条款形成了合同程序公平参照点。

研究背景

行为经济学研究发现,决策者往往具有极强的公平偏好, 而决策者的公平偏好往往依赖于所选择的参照点。受到参照点效应的启发,Hart和Moore(2008)证明了契约为交易各方提供了参照点。然而,工程合同作为发承包双方交易关系的体现,包含复杂的合同条款和多种功能,并非所有合同条款都会作为双方进行权利得失判断的基础。

研究问题

在建设工程情境中,工程合同条款会对公平感知产生影响,但仍需识别合同中可以诱发和影响承包人公平感知的合同要素,即合同公平参照点。

当前理论发展现状

现有工程合同的研究将主要聚焦于两个方面:(1)合同重要条款对行为决策的影响,例如讨论工程合同中的风险分担、合同补偿以及争议解决等重点条款如何通过承包人公平感知对其积极履约行为或者项目绩效的提升发挥正向作用,却没有证明这些合同条款是否能够形成参照点;(2)研究承包人公平感知的维度构成与测量。这类研究直接将合同重要条款与承包人公平感知主观心理状态等同,没有论证工程合同中筛选出的若干重要条款是否能够诱发承包人公平心理感受。显然,现有研究未能将合同重要条款、参照点与承包人公平心理感受联系起来,对工程合同中与承包人公平偏好一致的参照点实证研究不足。

实验设计

本研究使用两阶段的研究策略,第一阶段采用质性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第二阶段采用眼动实验对合同参照点进行确认。

第一阶段:质性研究

1.样本选择:成都1号线三期首期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贵阳地铁1号线土建结构施工总承包合同、天津地铁3号线、深圳地铁2号线、重庆轨道交通环线2期。以合同条款为分析单元,获得合同条款:成都合同326条、贵阳合同413条、天津合同278条、深圳合同378条、重庆合同233条。此外,采用多元证据源,既包括所选择样本项目的地铁工程合同文本,也辅以与样本项目相关的来自报刊、杂志、网站、文献的第三方资料,还包括必要的半结构化访谈获取的资料。

2.编码策略:编码小组由三名硕士研究生组成,三人均为同一课题研究组成员,对本领域研究均有深刻的了解与认识。此外,为了最大程度保证结构性内容分析的科学性,在正式进行编码前,在作者的说明下,三名编码者对编码表的类目划分及操作定义达成了共识。

3.类目构建:对615个分析单元进行逐条分析,提炼出其中能够影响承包人公平感知的687个原始构念,然后将原始构念进行合并得到初始构念219个。

4.信度效度检验:3名编码者独立完成编码后,统计各自结果,根据霍尔斯蒂提出的编码者一致性信度计算公式检验编码者之间的一致性信度。此外,通过四位专家对编码过程的分析判断,分析单元的内容效度CRV(Content Validity Ratio,简称CVR)<0,即低于信度检验范畴。

5.定性研究结果:通过内容分析,形成了一个由3级目录构成的建设项目承包人公平参照点编码表,包括2个一级类目,5个二级类目,16个三级类目,如表1所示。

表1合同公平参照点的多维度结构及其内容分析类目一致性信度

第二阶段:眼动实验研究

1.实验人员:课题组利用工程管理专业的校友以及工程管理硕士学位班学员资源,初步确定了拥有从事合同管理、合同商务谈判业务工作,且具有10年及以上在施工单位工作经验的学员;这些被试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母语均为汉语,无阅读障碍,且均未做过眼动实验。所有被试均通过发送邀请函后自愿参加本次实验,经过反复筛选后最终确定34名专业人士作为被试,样本统计描述如表2所示。

表2 样本描述统计表(N=34)

2.实验设备:采用Tobii(TX300)型眼动仪。采样频率选择120HZ,精度为0.5°,采用眼动仪配套的系统软件Clearview2.0呈现实验材料。

3.被试阅读材料:尽管主流组织公平理论将公平感知划分为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三个维度,但是鉴于建设工程情境中,承包人在缔约阶段的公平感受主要是两个维度,即分配公平感知和程序公平感知,因此为了更加直观地看出被试阅读合同条款合成材料时对合同公平参照点的关注度,本实验分别在每份合同文本的相同位置设置了两个兴趣区域,即分配公平区域和程序公平区域。每组实验合同合成材料按表3关键词生成相应的合同条款。

表3承包人眼动实验的合同条款关键词对比

4.实验环境:行为实验室所处环境具有隔音、隔光等功能,能保证被试在无干扰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保证实验结果的真实可信。

5.被试访谈:在完成眼动实验后,对34名被试进行访谈,询问被试对实验情境的理解、关心某些合同条款的原因。访谈题项设计如表4所示。

表4 问卷及访谈题项设计

结果分析

1. 注视时间、注视次数结果

对被试浏览合同文本时对兴趣区和关键词的注视时间、注视次数以及问题回答进行分析和汇总,具体如表5所示

表5 兴趣区内关键词的注视时间、注视次数汇总图

2. 兴趣区注视次数数据分析

工程变更中分配公平参照点和程序公平参照点的主效应均非常显著,且被试对分配公平高的条款注视次数多于分配公平低的条款;对程序公平高的条款关注次数多于程序公平低的条款。此外,分配公平参照点和程序公平参照点的交互效应显著。

物价波动中分配公平参照点的主效应显著,而程序公平参照点的主效应仅边缘显著,且被试对分配公平高的条款注视次数多于分配公平低的条款;对程序公平高的条款关注次数多于程序公平低的条款。分配和程序公平参照点之间不具有交互效应。

3. 兴趣区注视时间数据分析

工程变更中分配和程序公平参照点的主效应均非常显著,被试对不同公平性的合同条款的持续注视时间显著不同,且被试对分配公平高的条款注视时间多于分配公平低的条款,对程序公平高的条款关注时间多于程序公平低的条款。分配和程序公平参照点的交互效应显著,说明承包人对合同条款的关注程度受两类参照点的共同影响。

物价波动中分配公平参照点的主效应显著,程序公平条款的主效应仅边缘显著。且被试对分配公平高的条款注视时间多于分配公平低的条款,对程序公平高的条款关注时间多于程序公平低的条款。分配合同条款与过程合同条款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4. 问卷及访谈数据分析

在完成眼动实验后,被试者被要求回答有关他们所看的合成合同条款的问题,表6和表7分别为工程变更和物价波动情况下问卷及访谈数据分析结果。

表6工程变更情况下问卷及访谈数据

表7 物价波动情景下问卷及访谈数据

讨论

1. 合同分配公平参照点的主效应显著

眼动数据显示,无论在工程变更情形下还是物价波动情形下,被试对公平性高的分配条款注视次数和注视时间多于公平性低的分配条款。

合同价款体现了承包人可以得到的货币形式的回报。发包人及时支付合同价款能有效改善承包人财务状况,处于获益状态下的承包人会减少风险规避行为。

2. 合同程序公平参照点在工程变更情形下主效应显著

眼动数据显示,被试对公平性高的程序条款注视次数和注视时间多于公平性低的程序条款。首先,公平的程序能够增加承包人对项目合作过程的控制,从而保证自身在建设项目中的利益;其次,工程变更导致的合同价款调整对承包人预期收益影响一般而言都较大,因此他们会重视工程变更程序中的决策参与,因为工程变更程序会直接影响合同价款支付;第三,一旦发现承发包合同中存在程序上不公平的条款,那么他们对业主兑现合同中规定的分配结果也将失去信心。

3. 合同程序公平参照点在物价波动情形下主效应不显著

眼动数据显示,被试对公平性高的程序条款注视次数和注视时间与公平性低的程序条款之间并无显著差异。这一结论与工程变更情形下有明显不同,究其原因在于:首先,物价波动是一种项目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风险事件,对该事件处置的程序一般不涉及双方责任认定和权益的冲突,因此承包人一般只关注物价波动的调整结果;其次,工程项目建设长周期内,过于频繁的变动会与程序公平中的一致性规则产生矛盾,从而降低承包人对程序公平的感知。

4. 合同分配与程序公平参照点在工程变更情形下交互效应显著

眼动数据显示,在工程变更情形下分配和程序公平参照点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承包人的心理公平判断具有正向影响。但需补充说明的是,在物价波动情形下分配与程序两类公平参照点交互效应不显著。究其原因,一是物价波动更多的是引起分配公平的感受,二是物价波动的处理程序简单透明。因此,承包人对程序公平的感知并不敏感,在这样的情况下,分配公平就更难影响到承包人对程序公平的感受。

结论

1.工程合同公平参照点分为两个维度(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其中分配公平参照点核心,而合同程序公平参照点居于次要地位。

2.合同风险相关条款形成了合同分配公平参照点,诸如风险责任、风险收益、风险补偿对等;参与权条款形成了合同程序公平参照点,诸如权利约束对等、参与地位平等。

本文引用信息

严玲,郭亮,曾诚,李铮. 建设工程情境中合同公平参照点的多维结构与内容:基于内容分析法与眼动实验的混合研究设计[J]. 管理评论. 2020, 32(8):179-192.

            内容来源:郭亮(本文作者)

            本期编辑:董博,薛朋东

            校       对:王萌萌,郭晓彤

            审       核:付汉良,侯彩霞

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神经工程管理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